生活的智慧——适可而止

2024-09-13 10:41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图片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心理现象呢?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或做错事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希望引起孩子的重视,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在学校教育中,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拖堂、占自习课等,其实这也是产生了超限效应。


除此之外,在工作中、管理中、人际交往中,我们都不喜欢对方长篇大论的讲道理,唠叨,这都是超限效应的表现。我们可能是出现这种心理现象的人,也可能在交往中让别人产生这种心理,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


古人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所以在做事时、与人交往时适可而止才是合适的选择,才能避免超限效应的产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