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描述“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同伴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用几位名人的格言描述“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培根”“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言语馨港会邀请郑州大学赵山明教授、耿耀国教授对疑难、特殊或典型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评估、诊断、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督导。
坐在访谈室的女孩小丽,正值豆蔻年华。在这不施粉黛就可以美得令人陶醉的年纪,我们却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丝青春和朝气蓬勃。特立独行的穿着,搭配着老气横秋的语气。我们猜在她身上一定经历了一些特别的事,让她这般不同。
跟我想的不一样的是,小丽并没有经历什么过于刺激的事件。她家庭结构完整、父母关系和谐、生活水平一般、正在上学、有一些朋友。但是小丽却时常情绪低落、自备自责,那种自我厌恶又渴望被他人喜欢的冲突,使得她时而自我伤害、时而打扮得成熟性感,时而自我封闭甚至不见家人、时而泡吧蹦迪喝酒狂嗨。在咨询室里,伴随着安全、自由的气氛,她倾诉欲望越来越强,虽然讲述不出来对自己问题的深刻认识,但是她一直表露着对真挚亲情、爱情的渴求,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认同。
假如一个人能做到自我认同,他就能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够精力充沛,热爱生活,不会沉浸在悲叹、抱怨或悔恨之中,会奋发向上,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他既从这种认同感中巩固自信与自尊,同时又不会一味地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会非常关注青春期孩子的身体营养,会关注孩子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交朋友情况等等,她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可能关注不到或者无法了解。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种特点:就是闭锁性。他们会有意地掩饰自己、隐藏自己,但有的时候可能会无意识地用一些过激的行为(逃课、染发、早恋、网瘾、吸烟、喝酒等)引发家长老师的关注。
郑州大学赵山明教授在督导的过程中,再一次强调了“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同一性发展理论由埃里克森提出,他认为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认同的形成是青少年时期不断探索和承诺的结果。通过探索和承诺,个体可以在以后重要的认同领域(如性别、宗教、职业等)中获得承诺和决策能力。如果个体不能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则出现自我认同危机,即不能确定自己是谁,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或生活方向。
小丽可以说是一个正经历着自我认同危机的青春期女孩。艾里克森认为女孩与男孩在认同的内容、时间安排和顺序上都有差别。对于女孩来说人际关系是女性认同的重点。小丽的自述中很多内容也是关于人际关系的,有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有与妹妹之间关系的、有同伴之间关系的。在起起落落的情绪脉络中,小丽也认识到自己奇装异服、酒吧喝酒狂舞就是为了得到认同,被别人接纳、有人支持,这样才能偶尔认同一下自己。
自我认同可以看作是反思性的投射,同时这种自我反思是持续性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对于青春期迷茫的女孩来说,记日记、写自传、阅读等方式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生活中寻求与建立自我认同的有效且直接的一种方式。
还记得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言语馨港通过微课、短视频、医校合作等方式,努力做到广泛宣传和教育引导,帮助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协助越来越多的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
最后介绍培养自我认同感的几个步骤:
一、首先要知道自我的几个方面:(个人我:自己本身有的心理、生理特质。比如能力、知识、想法、外貌、健康等;关系我:与亲近人的关系所形成的自我概念。比如我家人很爱我,我也爱他们;社会我:是社会上担当的角色和声望。比如自己讨大家希望,受大家尊敬;集体我:所属团体产生的自我。比如我是中国人。)
二、针对每个方面评估目前的自我价值。
三、列出目标自我价值。
四、每个方面列出提高自我价值的可行方法。
五、按照方法逐步实现每个目标并强化感觉。
六、每隔一段时间温习已实现的目标再次强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