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治好后就不会再有抑郁情绪了吗?

2022-06-05 16:44

“老师,我最近心情不好,一想到又要考试了,有时候会感觉很烦躁。我特别担心抑郁症是不是又犯了”小小低着头缓缓地说着。

这不仅让心理师回想到几个月前刚见到她的时候她掀起她的衣袖让心理师看,心理师顿时惊呆了,她的胳膊上满是伤痕,伤痕分明是割上去的,有旧伤,也有新伤,密密麻麻的。还没等心理师开口,小小便开始讲起了她这么多年来压抑在心里的苦楚:

“我从小就是乖乖女,成绩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特别优秀。童年在我的记忆里是非常快乐的,父母爷爷奶奶都那么喜欢我,基本上什么愿望都能帮我去实现。当时我的家境非常好,想要什么父母爷爷奶奶都会帮我实现。但是似乎好景不长,9岁时,我有了一个弟弟。伴随着弟弟的到来,家里一切都不一样了。爷爷奶奶只看着弟弟笑,父母的眼睛也全在弟弟身上。无论我做的多好,他们都好像没看到一样。后来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了,我就特别担心,这个家怎么办。等我上了初中,父母便对我有了很多限制,比如什么时间该睡觉,什么时间该起床,什么时间该学习……整天对我唠唠叨叨,烦得我不得了,于是我就和他们顶嘴,父母因为我和他们吵也感到十分气愤。我的成绩也在吵架当中一落千丈。

本来我的成绩就已经这样了,更让我崩溃的是,一次在争吵中父亲竟然动手打了我,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当时似乎一下子绝望了,感到没有再在这个家里呆下去的必要了。然后撒腿就跑出了家门。我边哭边在大街上走着,街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可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来问一问,我当时就想:为什么现在的父母对我这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关心我我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失望。”

其实听完小小的经历,心理师已经基本上弄清楚小小之所以有自伤行为,是因为小小的照料者小时候对她的溺爱,使小小产生了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而有了二胎弟弟后,她的寻求关注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出现被忽视感。父母更是从关心小小的生活转向了关心她的学习。而且,小小已逐渐进入青春期,急需父母对她的心理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可是事实上,父母的行为恰恰背离了她的愿望,使得她越来越感到不受重视。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小小自己也无法肯定和悦纳自己,这种心理上的失衡无处发泄,又急于发泄,小小唯一能找到的对象就是她自己,每次自伤都使她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过后又重新回到失衡状态,甚至比先前更严重。

经过在郑州市九院心理医院的住院治疗,小小后来也出现了几次自伤行为,不过次数越来越少了。因为她的转变,父母和同学对她的态度也逐渐改变,她的情绪越来越好了。大约经过半年的时间,小小完全摆脱了自伤行为。

这次小小带着困惑来到咨询室,她担心自己是不是又病了。

郑州市言语馨港的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抑郁情绪多是事出有因,正常人都有可能出现抑郁情绪。但抑郁症常常是无缘无故产生,没有相关的刺激事件出现,或者虽然存在刺激事件,但情绪反应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抑郁情绪是短期的、能自我缓解的,而抑郁症的抑郁持续存在,靠自我的力量不能缓解,甚至不断恶化。抑郁情绪一般不会影响个体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但抑郁症会严重影响个体社会功能的发挥,导致个体无法适应社会,更有甚者出现自杀的企图或行为。

如果是抑郁情绪还没有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那么可以考虑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另外要做自我调整,平时要多和别人交流,多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要有规律,充足的睡眠习惯,给自己减少压力,这样对于自身情绪的调整都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有加重的趋势,建议还是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就要及时的进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