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如何更好地成为自己——自我认识

2024-02-01 11:31

2024年1月24日下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工作者周小芳老师在#省心协平台视频号科普直播间就《如何更好地成为自己——自我认识》这一主题做了精彩的分享。


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谁?大家可能会回答:当然是自己了,我自己还不了解我自己吗?


图片


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你是否有时因为一件小事爆发情绪?


你是否有时候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做了某些事情?


你是否因为别人与你的观点不同而和他绝交呢?


你是否很难共情他人的情况?

在以上问题中,你的答案存在“否”吗?如果有的话,你对自己的了解似乎并没有那么全面。


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里,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当我们对自己认识不足,目标就会不清晰,选择也会变得艰难。


自我认识的过程是思想成熟的过程,能够让我们跳脱非黑即白的认知定式,获得更辩证、更灵活的视角,过往许多困扰也就迎刃而解了。


只有认识你自己——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在人际关系中,对自己的好恶的清晰界定可以让你拥有明确的立场,这是自尊和自爱的重要前提。


只有认识你自己——你才能够对症下药、 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比如,你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知道自己的优势特长、能全面地评价自己,那你就更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何更好认识自己呢?周老师介绍了四个工具。  


乔哈里窗理论


该理论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开放区、盲目区、隐藏区和封闭区


图片


开放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


开放区具有相对性,有些事情对于某人来说是公开的信息,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会是隐秘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共同的开放区越多,沟通起来也就越便利,越不易产生误会。


盲点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例如性格上的弱点或者坏的习惯,你的某些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一些感受等等。


隐藏区:是自己知道、别人却可能不知道的秘密。例如你的某些经历、希望、心愿、秘密,以及好恶等。


一个真诚的人也需要隐藏区,完全没有隐藏区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但在有效沟通中,适度地打开隐藏区,是增加沟通成功率的一条捷径。


封闭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例如某人自己身上隐藏的疾病。这个区域是尚待挖掘的黑洞,也许通过某些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入,人的某些潜能就会得到较好的发挥。


图片


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持续的自我展示和选择性接纳反馈,努力扩大开放区,打开隐藏区,减少盲点区,探索封闭区。


以下是探索的一个工作模式,大家可以进行尝试。


第一步:尝试想象一下,未来成功的你会是什么状态?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你?


第二步:请周围的同事或朋友对自己做真实评价,可以引导评价人给出三个正向的关键词。收集所有的关键词并找到重复率最高的几个词。


第三步:对他人的评价你是否认同?哪些关合建词不认同?对于不认同的是否需要规避?需要的话,如何规避?哪些是你高度认同的?你会怎么做?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为什么你做事情总缺乏动力?你对自己的真实需要清楚吗?


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图片


生理需求指我们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包括睡眠、食物、水、衣服等。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的需要等。


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包含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既包括对本人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你自己的需要属于这个金字塔的哪一层级呢?可以梳理一下。


经典沟通分析理论


PAC理论又称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加拿大心理学家贝尔尼提出。


这个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图片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他们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他们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


“儿童”状态像婴幼儿的冲动,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


当你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你自己是在什么角色中呢?多多调动自己的成人状态,会更有利于我们的沟通。


图片

萨提亚个人内在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图片


我们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就是透过自己的表面行为,去探索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省心协平台
,赞4

点击收看完整内容△